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已经正式实施一周年,一年来,站前区教育和文化旅游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,按照营口市教育局的总体部署,深入落实,层层推进,收到了可喜的成果。
一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
1、攻坚克难,完成学科类机构压减。
站前区有学科类培训机构72家,占营口市内学科类机构总数的70%,其中有义务教育阶段、高中阶段、综合学科类、原有民非学科类。站前区教育和文化旅游局多次召开“双减”推进会,从转变这些培训机构的办学意向入手,“营改非”、“学改非”、“学科剥离”等等,最后72家学科类机构主动注销,不再进行学科补课。
2、规范收费管理,落实资金监管制度
站前区有非学科机构54家,有7家机构完成10万及10万以上的监管资金存入,有9家存入5万元,有38家暂时存入1万保证金,开课后陆续存完5万元,资金监管完成率100%的完成。站前区教育和文化旅游局要求培训机构严格执行《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(示范文本)》,并把资金监管和收费管理列入对培训机构年审年检的重要内容,实行一票否决制。截至目前,现有54家培训机构没有发生收费退费纠纷。
3、“一校一档”动态管理
为规范依法办学,建立了“一校一档”的台账管理办法:1是基础情况备案,包括工商照、办学许可证、消防证、教师证、聘用合同、教材说明、资金监管三方协议等等;2是动态检查备案,包括疫情防控、消防安全隐患等日常排查发现需要整改的问题,及时记录,下达整改通知,后续复检。7月21日、22日两天,对照《九项规定》的要求,站前区教育和文化旅游局民办监管科协同消防局对54家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实地检查指导,站前区54家校外培训机构中,有45家消防安全合格,有5家需要整改,有4家尚未开课运营。
“一校一档”的台账的建立,详实记录了培训机构的动态变化,规范了机构的办学行为,达到了科学监管、有效监管的目的。
4、多方联合,有效治理
站前区教育和文化旅游局调派监管科5人,正风肃纪监督员86人,协查员40人,采取重点区域现场排查,非重点区域随手拍、随时报等多种形式严厉打击校外培训机构利用传单、微信朋友圈等形式违规发布广告现象,旨在及时、彻底地切断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补课的源头,杜绝辖区内存在“假注销、真运营、隐形变异”现象的发生。2022年暑假,站前区教育文化和旅游局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统筹协调监管科4人,学校抽调检查员12人,把以“咨询”“托管”“自习室”“一对一家政服务”等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的隐形变异行为作为排查重点,每天晚上分成四组对万达商圈、永红女人街、红旗小学、青年小学附近等重点区域进行明察暗访,发现一起,处理一起。坚决遏制违反中央“双减”政策的违规补课现象。
一年来,在稽查行动中共计出动2090人次,排查校外培训机构1579家,查办各类违规培训机构215家,其中有照有证18家,有照无证118家,黑机构79家,隐形变异72家,解决投诉问题300余件。
4、大力宣传,巩固成果
为加大“双减”工作的宣传力度,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,引领全体市民正确领会“双减”精神,了解“双减”动态。在宣传方面,我们抓住重点、凸显亮点,通过公众号、市区政务公开网站、市教育局官网、省市电视台等媒体实时发布新闻报道。截至目前,发布省级报道2次,市级报道8次,区级报道10余次,有效宣传了“双减”工作动态和成果。
2022年2月25日,营口市教育局在站前区长征小学举行一场“双减”工作现场会,营口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和6个县区的主管领导、民办科成员参加了会议。会上站前区教育和文化旅游局党委书记、局长王世成做了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,构建良好教育生态》的经验汇报,毫无保留的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效做法、资金监管三方协议的签署办法、违规补课办学的稽查措施与6县区做了分享,助推了营口地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的快速开展。
二、有效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。
1、提高认识,落实责任
“双减”工作刚刚提出,需要大力宣传来赢得教师、家长、社会的支持。2021年9月6日,站前区各校统一下发《站前区关于“双减”工作致全区学生家长的一封信》,随后通过学校公众号持续发布学校“双减”工作动态,持续向家长宣传“双减”政策,不断提高家长们对“双减”工作的认识,倡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,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机构的作用,谨慎选择培训机构,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。
2021年9月1日,站前区各校与教师签订“双减”承诺书,签订率达到100%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恪守职业道德,规范教学行为,遵守承诺,将“双减”工作落到实处。
2、真抓实干,提高服务
一是2021年9月—12月,针对“作业管理”和“双减”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站前区教育和文化旅游局组织各校召开落实细化和研讨工作会7次,督促各校不断强化领导监督职责,持续提高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质量,切实做到减负增质。
二是注重课改实效。减去教师上课的条条框框,坚定不移地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课程管理的逻辑起点和工作重心,让校本教研成为课程运行的主旋律,努力树立大课程观,逐步构建形成”1+N”课程体系。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大力推动下,我区迭代升级课堂教学路径为“提出问题,自主学习—互助探究,达成共识—公共分享,串联提升”,强调“倾听、对话、串联、反刍”的经历,建立师生、生生间“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”,更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和提升。
三是向线上课堂要质量。由于疫情,2022年3月14日-6月10日我区各校进行了线上教学。为加强监管、保证课堂质量,站前区教育和文化旅游局组织人员,巡查视频录像课回放4816节;站前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听课指导50余节,数学教研员听课指导50余节,参加了8所学校的集备;各校领导巡课8440节,听课3454节,其中教学领导巡课2675节,听课1494节。
3、精心布局,促进发展
一是2021年5月25日、2021年7月8日,站前区政府两次召开“优质均衡工作”专题推进会。会议由区长黄宇光主持,参加人员有: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杨玲玲、分管城建的副区长倪铁林和区教文旅局、区人社局、区财政局、区编办、区发改局主要领导。会上,区教文旅局李连军局长做了“优质均衡工作”情况汇报,副局长赵福忠做了情况补充。黄区长对创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,规定必须定期召开推进会。
二是持续加大投入,改善办学条件。2022年站前区政府投入1400万元新建南开分校附属楼、投入1000万元进行南开小学旧址改造、投入300万元新建青年小学500平方米教学附属楼。所有工程均在建设中,预计2022年9月投入使用。
三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。2021年7月,经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积极与市人事编制部门争取编制,招聘体育艺术教师20人,并拟于2022年8月持续进行教师招聘。全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交流,2021年交流教师18人,其中骨干教师5人。大力培育名优教师。通过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程,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,广大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普遍提升,全区现有区级骨干教师151人、市级骨干教师75人、省骨干教师10人、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、在职特级教师3人、名师工作室5个,教师人才梯队初步形成,名优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显现。
四是持续实施“三段式”教育模式改革。在2019年全面铺开的基础上,2021年9月站前区各校继续实施“三段式”教育改革,即新三年级和新五年级更换班主任。各校新、老班主任交接顺利,班级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衔接。此项工作已取得良好社会效益,推进了教育资源均衡化。
“双减”政策实施一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,站前区教育和文化旅游局的举措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,下一步将继续保持校内校外“两手抓”、“两手都要硬”,以党建为引领,以规范办学为抓手,以减负提质为目标,夯实“双减”工作成果,向纵深推进,打造良好教育生态,办人民满意的教育。